冲刺投产赶旺季!“雨城”建起全国最大精酿啤酒生产基地丨项目攻坚零距离
项目名片:赋比兴年产20万吨精酿啤酒和5万吨果酒项目
项目概况:总投资8亿元,建筑面积约2.15万平方米,建设年产20万吨精酿啤酒和5万吨果酒生产线。
项目进展:项目于2025年5月份开工建设,目前已经完成主体封顶,正在做二次结构装修,酿造设备已经开始进厂制作,预计十二月底投产。
【中国国际啤酒网】10月27日,“雨城”四川省雅安市迎来久违的晴天。在雅安经济技术开发区,赋比兴年产20万吨精酿啤酒和5万吨果酒项目的建设现场一派忙碌。项目经理张颖沛正指挥推土机平整道路,为全面展开的设备安装作最后准备。
“雅安雨水多,场地容易泥泞,平均每周都要整修一次施工道路。”张颖沛说。尽管增加了成本,但这项措施有力保障了工程进度。自今年5月开工以来,这个总投资8亿元、占地140亩的项目全速推进,目前主体厂房已全部封顶,核心设备基本进场安装,全面进入投产前的冲刺阶段。项目建成后,这里将成为全国最大的精酿啤酒单体生产基地。
多措并举,克服多雨气候和工期压力
走进项目现场,两座大型厂房并肩而立,工人们正抓紧进行二次结构装修与设备安装。张颖沛介绍:“一边是酿造厂房,一边是包装厂房。未来,啤酒将在这里完成从原料到成品的全流程生产。”
在酿造厂房前,9米多高的原料筒仓正在安装。“每个筒仓容量300立方米,用于储存大米、麦芽等啤酒原料。”张颖沛指着组装中的设备说。车间内部,数个体积达180立方米的大型发酵罐也在同步拼接。“这样的发酵罐共有20个,每个高度接近20米。”他补充道。此外,清洗系统、糖化设备、过滤罐等核心酿造装备也已基本就位。
从5月动工到如今进入冲刺阶段,项目团队始终在与时间赛跑。其中,最大的困难在于应对雅安频繁的降雨。为此,他们总结出一套实用的“赶工方案”。“雅安多为阵雨,我们主要采取三种应对方式,”张颖沛解释道,“一是利用雨歇时段夜间抢工;二是搭设临时工棚,保障雨天持续作业;三是灵活调整工序,室外干不了就转室内,确保施工不停摆。”
通过多班轮换、动态调配,现场施工高峰时接近200人同时作业,在确保安全与质量的基础上,全力冲刺年底投产目标。
项目之所以紧盯年底这一时间节点,主要基于市场考量。项目现场负责人仝维涛表示,啤酒消费具有鲜明的季节性特征:“春节前后是第一个旺季,3月之后很快进入夏季消费高峰。新设备、新团队都需要一段磨合期,年底投产既能赶上春节市场,又能为夏季销售高峰做好充分准备。”
此外,提前投产也关乎企业战略布局。“12月底出酒,我们就能迅速提供样品,全面开拓西南市场。”仝维涛透露,“目前我们宝鸡工厂的产能已无法满足订单需求,这也倒逼我们必须加快雅安项目的建设进度。”
布局未来,打造西南精酿啤酒新高地
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报告预测,中国精酿啤酒市场规模将在2025年突破千亿元。面对这一高速增长的赛道,企业如何构筑竞争优势?
在仝维涛看来,关键在于其覆盖产品全链的“全产业链”运营模式。“从市场洞察、口味研发,到包装设计、包材采购,再到最终生产出货,我们能够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他介绍,企业已与麦德龙、京东、盒马等主流渠道建立合作,能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目前产品线已拓展至数十种风味。
雅安的区位与资源优势,也是项目在此落地的关键因素。“这里离成都近,电价更优、水质良好,都是酿造高品质啤酒的重要条件。”仝维涛指出,“项目既能辐射川渝两大消费市场,又能依托整个西南区域。川渝饮食偏辛辣,佐餐饮用冰啤的需求旺盛,市场潜力十分可观。”
强大的产业链能力,最终体现为丰富的产品线。企业已推出包括融合雅安特色的“茶啤”,以及“小幸运”(杏仁风味)、“芝士葡萄”等创新口味在内的数十款精酿产品。“借助本地优质的茶叶、水果资源,未来我们还将开发更多具有地域特色的酒品。”
雅安当地的产业扶持政策,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雅安经开区管委会的服务效率很高,我们提出的诉求基本一周内就能得到响应。”仝维涛举例,政府在项目启动前完成的80万方岩层平整,为工程快速推进打下坚实基础。
记者在现场看到,项目旁的二期用地已开始前期岩层清理。仝维涛表示:“在一期20万吨精酿啤酒基础上,二期将再增5万吨果酒产能。我们对西南地区的精酿啤酒市场充满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