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啤酒网

白酒“染指”精酿啤酒,是新蓝海还是温柔陷阱?

时间:2025-8-13 17:18:45

【中国国际啤酒网】酒业风云变幻之际,白酒企业正掀起一股跨界精酿啤酒的热潮。从泸州老窖早年推出的“百调”系列,到五粮液重磅发布的“风火轮”精酿,再到珍酒李渡高调推出的“牛市”精酿,乃至邛崃等白酒产区企业的跃跃欲试。

这一系列动作不禁引发行业深思:白酒企业布局精酿啤酒,能否开辟出一条可行的发展出路?

要探究这一问题的可行性,首先需厘清精酿啤酒的核心定义。精酿啤酒以小规模酿造为显著特征,严格采用麦芽、啤酒花、酵母、水四种核心原料,不添加任何人工添加剂,坚守传统酿造工艺,与工业化生产的普通啤酒形成鲜明区隔。

从市场发展态势来看,精酿啤酒正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动能。其市场规模从2022年的146亿元一路攀升,预计2025年将达到360亿元,相关企业数量更是突破1.3万家,充分彰显出这一赛道的吸引力。

在消费端,精酿啤酒的崛起并非偶然。它凭借丰富多元的口味、优质上乘的原料以及独特精湛的酿造工艺,精准契合了当下消费者对品质生活与个性表达的追求。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年轻消费群体的崛起为这一市场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他们对新鲜事物的好奇与探索精神,让精酿啤酒在年轻圈层中迅速走红,成为社交场景中的新宠。

此外,众多啤酒企业在精酿领域的成功实践,更为这一赛道的潜力提供了有力佐证。以金星啤酒为例,其推出的信阳毛尖中式精酿啤酒,在抖音直播间首发即被抢购一空,不仅收获了市场的高度认可,更带动企业业绩实现显著增长,成功在精酿赛道中脱颖而出。

再看行业头部企业的表现:青岛啤酒旗下“王子”精酿单月销售额突破亿元大关;优布劳精酿2024年增长率超30%;辛巴赫2024年销售额达1.9亿元,今年春节期间58天的开门红发货量更是突破52万箱。这些亮眼数据无不彰显着精酿啤酒市场的巨大潜力与可观的盈利能力。当然,啤酒头部争相抢滩精酿啤酒的最核心动力还是拓展高端市场、提升单品利润率。

不过回顾白酒企业的跨界史,无论是早期的“白染红”(白酒企业涉足红酒)、“白染葡”(白酒企业涉足葡萄酒),还是“白染啤”(白酒企业涉足啤酒),大多以折戟沉沙告终。

过往的尝试中,白酒企业在进入啤酒市场时,普遍面临产品定位模糊、消费者认知度不足、市场竞争激烈等多重困境,难以在啤酒市场站稳脚跟。有鉴于啤酒当下的难题是突破高端化,而白酒在高端化运作方面优势明显、经验丰富,于是,白酒企业此轮不约而同瞄准了精酿啤酒赛道。

但在啤酒探索“白酒新世界”的灰影下,白酒企业布局精酿啤酒能否成功呢?

我们先看做好精酿啤酒必备的几个元素。

坚定的战略信心和大投入力度保障。对于白酒企业而言,“白染啤”更应被视为一种战略补充,而非核心主业的替代。企业必须清晰界定精酿啤酒业务在整体战略布局中的位置,明确发展目标。这就要求企业根据自身资源禀赋与市场需求,合理规划投入规模与重视程度。若是浅尝辄止,缺乏足够的资源投入与坚定的战略决心,很难在本就竞争激烈的精酿啤酒市场中有所作为。

高质量的精酿酿酒师团队保障。精酿啤酒的品质与口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酿造工艺的把控,专业的精酿酿酒师正是保障工艺水准的核心力量。白酒与精酿啤酒在酿造工艺上存在巨大差异,白酒企业涉足精酿领域,必须吸纳和培养一批精通精酿啤酒酿造技术的专业人才。这些酿酒师不仅要深谙传统精酿啤酒的酿造之道,更要具备创新思维,能够根据市场需求与消费者口味偏好,研发出独具特色精酿产品,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高效的快消品渠道支撑保障。渠道是产品连接消费者的关键纽带,对于精酿啤酒而言,构建适配的渠道尤为重要。精酿啤酒的消费场景与白酒大相径庭,更侧重于日常餐饮、休闲社交等高频消费场景。白酒企业原有的渠道体系主要服务于白酒产品,在渠道结构、客户群体、配送模式等方面,与精酿啤酒短保质期、高频复购的特性需求存在明显差异。

尽管白酒企业布局精酿啤酒面临诸多挑战,但并非没有成功的可能。啤酒行业的进入门槛相对较低,然而市场竞争门槛却很高,需要更精细化的市场管理能力,这与白酒行业现在的管理模式存在显著区别。

不过,那些在光瓶酒和小酒领域表现出色的企业,往往具备较强的市场精细化运作能力,这与精酿啤酒的市场运作需求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二者都注重产品品质、精准的价格定位与高效的渠道把控,因此,这类企业在精酿啤酒领域有望取得突破。

总而言之,白酒企业布局精酿啤酒,机遇与挑战并存——唯有在明确战略定位、匹配专业人才、构建适配渠道等方面做好充分准备,才有可能在精酿啤酒这片新蓝海中实现突破,为企业发展开辟新的增长路径,在酒业多元化发展的浪潮中抢占先机。



  • 上一篇:科学家研制出速溶“啤酒胶囊”
  • 下一篇:山东德州市啤酒饮料出口势头强劲 出口量增长超5倍